体系认证一站式服务专业机构出证,认监委可查
武老师15383615001
ISO9001 认证的流程:从准备到获证的全周期
申请 ISO9001 认证是一个系统的过程,通常需要经过 “前期准备”“体系建立与运行”“认证申请与审核”“获证与监督” 四个阶段,整个周期一般为 3-6 个月(具体时间取决于企业的规模、现有质量管理水平以及配合程度)。
(一)前期准备阶段
组建认证工作小组:企业需成立由最高管理者牵头,各部门负责人和骨干员工参与的认证工作小组,明确各成员的职责(如体系策划、文件编写、内部培训、协调沟通等),确保认证工作有序推进。
开展标准培训:组织员工学习 ISO9001:2015 标准的内容,尤其是管理层和关键岗位员工,需深入理解标准的要求和核心原则,明确自身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。企业可以邀请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专家进行培训,或组织内部人员参加外部的标准培训课程。
现状分析与差距识别:对企业现有的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梳理,对照 ISO9001:2015 标准的要求,识别存在的差距(如制度不完善、过程控制不规范、记录不完整等),为后续的体系建立提供依据。
(二)体系建立与运行阶段
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:根据标准要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,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,包括质量手册(对体系的整体描述)、程序文件(对关键过程的控制流程)、作业指导书(具体的操作规范)、记录表格(用于记录过程运行和体系活动的结果)等。文件编制需遵循 “简洁、实用、可操作” 的原则,避免形式主义。
发布与宣贯体系文件: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并经过审批后,正式发布实施。同时,组织员工进行文件宣贯培训,确保员工了解并掌握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文件内容,能够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工作。
体系试运行: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布后,企业需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各项业务活动,进行至少 3 个月的体系试运行。在试运行过程中,需收集相关的记录(如采购记录、生产记录、检验记录、顾客反馈记录等),验证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,并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
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:在体系试运行结束后,企业需组织开展一次内部审核,由内部审核员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,验证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企业自身文件的规定。内部审核结束后,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开展管理评审,对体系的试运行情况进行评价,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或改进体系,并形成管理评审报告。
(三)认证申请与审核阶段
选择第三方认证机构:企业需选择一家经过国家认可机构(如 CNAS)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。选择时需考虑认证机构的公信力、行业经验、服务质量、审核费用和周期等因素。可以通过查询 CNAS 官网的认可名录,或咨询同行企业的推荐,筛选合适的认证机构。
提交认证申请:向选定的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材料,通常包括:认证申请书、营业执照复印件、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清单、组织架构图、产品或服务范围说明、内部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等。认证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,确认企业符合申请条件后,与企业签订认证合同,明确审核范围、审核时间、审核费用等事项。
现场审核:认证机构根据合同约定,派遣审核组到企业进行现场审核。现场审核分为 “第一阶段审核” 和 “第二阶段审核”:
第一阶段审核(文件审核与现场调研):审核组主要审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 ISO9001 标准的要求,同时对企业的现场情况进行初步调研,了解企业的生产 / 服务流程、关键过程、资源配置等情况,为第二阶段审核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。如果发现文件存在严重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,审核组会要求企业进行修改,待文件修改合格后再进入第二阶段审核。
第二阶段审核(现场符合性审核):审核组按照审核计划,对企业的各个部门、各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现场审核,通过查阅记录、与员工面谈、现场观察等方式,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,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。审核过程中,审核组会识别 “符合项”(符合标准要求的事项)和 “不符合项”(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事项)。不符合项分为 “严重不符合项”(可能导致体系失效或严重影响产品 / 服务质量的不符合)和 “一般不符合项”(对体系有效性影响较小的不符合)。
审核报告与整改:现场审核结束后,审核组会根据审核情况编写审核报告,明确审核结论(如 “推荐认证通过”“有条件推荐认证通过”“不推荐认证通过”)。如果存在不符合项,企业需在规定的时间内(通常为 1-3 个月)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,完成整改后向认证机构提交整改报告和相关证据。认证机构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,确认整改合格后,方可进入下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