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书查询 | 网站地图 欢迎访问津辰标准(天津)认证集团有限公司,有认证相关问题欢迎咨询

天津ISO9001认证机构 津辰标准认证 津辰标准(天津)认证集团有限公司

体系认证一站式服务专业机构出证,认监委可查

津辰标准认证-全国服务电话199-3586-9001

HACCP 体系认证的基础认知:是什么与为何重要

浏览量:2时间:2025-09-09

武老师15383615001

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,HACCP 体系认证是保障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全链条安全的核心手段。HACCP,即 “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”(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),它并非单一的检测标准,而是一套以预防为核心的系统性管理体系,通过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性危害,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,将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,而非依赖最终产品的检测来保障安全。

从行业发展角度看,HACCP 体系认证已成为食品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的 “通行证”。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、各国食品安全法规的日趋严格,无论是生产加工肉制品、乳制品、烘焙食品的企业,还是经营餐饮、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商家,通过 HACCP 体系认证都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、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。例如,欧盟、美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,均将 HACCP 体系要求纳入食品准入标准,未建立或未通过 HACCP 体系认证的企业,其产品往往难以进入当地市场。

从企业自身运营角度而言,HACCP 体系认证能帮助企业降低食品安全事故风险,减少因产品召回、投诉带来的经济损失。同时,体系化的管理模式还能优化生产流程,提高资源利用率,降低运营成本。以某大型乳制品企业为例,在引入 HACCP 体系后,通过对原料验收、杀菌、灌装等关键环节的精准控制,不仅杜绝了微生物超标问题,还将生产损耗率降低了 8%,生产效率提升了 12%,充分体现了 HACCP 体系认证的实用价值。

二、HACCP 体系的七大核心原理:认证的技术基石

HACCP 体系认证的实施,离不开七大核心原理的支撑,这七大原理相互关联、层层递进,构成了体系的技术框架,也是认证审核的核心评估内容。

(一)原理一:进行危害分析(Hazard Analysis)

危害分析是 HACCP 体系的起点,要求企业全面梳理食品生产的每个环节,识别可能存在的物理危害(如金属碎屑、玻璃渣、毛发等)、化学危害(如农药残留、兽药残留、食品添加剂超标、重金属污染等)和生物危害(如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等)。例如,在肉类加工过程中,原料肉可能携带沙门氏菌(生物危害),屠宰环节可能引入金属杂质(物理危害),清洗环节使用的消毒剂若残留则会造成化学危害。企业需结合自身产品特性、生产工艺、原料来源等,制定详细的危害分析表,明确危害的来源、可能出现的环节及潜在风险程度。

(二)原理二:确定关键控制点(Critical Control Points, CCPs)

关键控制点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,若失去控制就可能导致危害发生或超标,进而影响食品安全的环节。并非所有存在危害的环节都是关键控制点,需通过 “判断树” 工具进行筛选:若该环节的危害可通过后续环节消除,则不属于关键控制点;若该环节的危害无法通过后续环节控制,且失控后会导致严重食品安全问题,则需确定为关键控制点。以饮料生产为例,“杀菌” 环节是关键控制点 —— 若杀菌温度或时间不足,原料中的致病菌无法被彻底杀灭,后续的灌装、储存环节也无法消除这一危害,最终会导致产品不合格;而 “瓶盖清洗” 环节,若清洗不彻底,后续的烘干环节可进一步去除杂质,因此不属于关键控制点。

(三)原理三:建立关键限值(Critical Limits, CLs)

关键限值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设定的、用于判断危害是否得到控制的量化指标,也是企业日常操作的 “红线”。关键限值需基于科学依据制定,如国家食品安全标准、行业规范、实验室检测数据等,且需具备可操作性和可监测性。例如,在面包烘焙环节(关键控制点),关键限值可设定为 “中心温度≥90℃,烘焙时间≥15 分钟”—— 这一标准是基于 “90℃以上持续 15 分钟可杀灭面包中的沙门氏菌、大肠杆菌等致病菌” 的科学结论制定;若实际操作中,面包中心温度仅为 85℃,或烘焙时间仅为 10 分钟,即超出关键限值,需立即采取纠正措施。

(四)原理四:建立监控系统(Monitoring System)

监控系统是确保关键控制点不超出关键限值的 “监督岗”,要求企业明确监控的内容、方法、频率和责任人。监控内容需围绕关键限值展开,如对杀菌环节的温度、时间进行监控;监控方法需便捷、准确,可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、计时器等设备,或人工抽样检测;监控频率需根据环节的风险程度确定,高风险环节需提高监控频率,如每 15 分钟记录一次杀菌温度,低风险环节可适当降低频率,如每天检查一次原料验收记录;同时,需明确每个监控环节的责任人,避免出现 “无人管、无人担责” 的情况。

(五)原理五:建立纠正措施(Corrective Actions)

即便有完善的监控系统,仍可能出现关键控制点超出关键限值的情况,此时需依靠纠正措施及时止损。纠正措施需包含三个核心内容:一是立即停止该环节的操作,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环节;二是分析失控原因,如杀菌温度不足是因设备故障还是操作失误;三是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,如维修设备、重新培训操作人员,并对失控期间生产的产品进行评估(如抽样检测、召回等)。例如,某罐头厂在监控中发现,杀菌环节的温度仅为 115℃(关键限值为≥121℃),纠正措施应包括:立即停止杀菌操作,检查杀菌锅的温控系统(若发现是传感器故障,需更换传感器),对已杀菌的罐头进行抽样检测(检测是否存在致病菌),若检测不合格则启动产品召回程序。

(六)原理六:建立验证程序(Verification Procedures)

验证程序是确保 HACCP 体系持续有效的 “校准器”,通过定期评估体系的运行情况,判断体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关键限值是否科学,监控和纠正措施是否有效。验证的方式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:内部审核由企业自身组织,每半年或一年开展一次,审核内容包括危害分析的完整性、关键控制点的合理性、关键限值的科学性、监控记录的真实性等;外部审核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,即 HACCP 体系认证审核,审核通过后颁发认证证书,证书有效期通常为 3 年,期间认证机构会进行监督审核(每年 1-2 次),确保企业持续符合体系要求。此外,企业还需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,将检测结果与体系运行数据对比,验证体系的有效性 —— 若检测发现产品合格率下降,需排查是否是体系运行出现漏洞。

(七)原理七:建立记录保持系统(Record-Keeping System)

记录保持系统是 HACCP 体系的 “档案库”,也是认证审核的重要依据。企业需留存所有与体系运行相关的记录,包括危害分析表、关键控制点清单、关键限值设定依据、监控记录、纠正措施记录、验证报告、产品检测报告等。记录需具备完整性、真实性和可追溯性:完整性要求记录包含所有必要信息,如监控记录需注明时间、数据、责任人;真实性要求记录不得篡改、伪造;可追溯性要求通过记录能追溯到具体的产品批次、生产环节和责任人,以便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,快速定位原因并采取措施。记录的保存期限需符合法规要求,通常至少保存至产品保质期结束后 1 年,或自生产之日起 2 年。


版权声明:本文由津辰标准(天津)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侵害您的利益,可联系客服进行删除。

本文标题:HACCP 体系认证的基础认知:是什么与为何重要

本文地址:http://jcbz.9001sdkj.com/haccp/1163.html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服务电话

199-3586-9001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199-3586-9001

客服微信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