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系认证一站式服务专业机构出证,认监委可查
标准借鉴了GB/T 8566、Scrum、Devops、ISO15504、COBIT、ITIL、CMMI等标准模型框架,对软件过程能力进行归类、分域与分解,提出软件过程能力域、能力子域和能力要求重点结合我国软件行业特点定义了五个等级,提出了4大能力域,20个能力子域、161个能力要求。
1级:初始级
结果特征:
软件过程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
行为特征:
a)能实现初步的软件交付和项目管理活动;
b)项目没有完整的管理规范,依赖于个人的主动性和能力。
2级:项目规范级
结果特征:
项目基本可按计划实现预期的结果
行为特征:
a)项目依据选择和定义管理规范,执行软件开发和管理的基础过程;
b)组织按照一定的规范,为项目活动提供了支持保障工作。
3级:组织改进级
结果特征:
在组织范围内能够稳定的实现预期的项目目标
行为特征:
a)在2级充分实施的基础之上进行持续改进;
b)依据组织的业务目标、管理要求以及外部监管需求,建立并持续改进组织标准过程和过程资产;
c)项目根据自身体征,依据组织标准过程和过程资产,实现项目目标,并贡献过程资产。
4级:量化提升级
结果特征:
在组织范围内能够量化的管理和实现预期的组织和项目目标
行为特征:
a)在3级充分实施的基础上使用统计分析技术进行管理;
b)组织层面认识到能力改进的重要性,了解软件能力在业务目标实现、绩效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,在制定业务战略时可获得项目数据的支持;
c)组织和项目使用统计分析技术建立了量化的质量与过程绩效目标,支持组织业务目标的实现;
d)建立了过程绩效基线与过程绩效模型;
e)采用有效的数据分析技术,分析关键软件过程的能力,预测结果,识别和解决目标实现的问题以达成目标;
f)应用先进实践,提升软件过程效率或质量。
5级:创新引领级
结果特征:
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创新,实现组织业务目标的持续提升,引领行业发展
行为特征:
a)在4级充分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革新;
b)通过软件过程的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;
c)能够使用创新的手段实现软件过程能力的持续提升,支持组织业务目标的达成;
d)能将组织自身软件能力建设的经验作为行业最佳案例进行推广。